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对政府“下乡”的号召并不买账

在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中,政府希望年轻人“下田种地”——但许多年轻人并不买账。

武汉大学毕业生和重庆采摘蓝莓的农民。图片来源:法新社

很多热衷于接收高等教育以试图走向大城市的应届毕业生们在今年似乎处处碰壁,政府给毕业生提出一个建议:去农村工作:该职位的好处在于工作简单、生活丰富,最重要的是工作稳定;缺点包括长时间工作、低薪、有限的社交生活以及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差(供水不保证)。

这是中国2023年毕业生面临的选择:前往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工作,但是这并没有说服绝大多数年轻人。

今年夏天有超过1150万名学生毕业,他们将进入一个青年失业率破纪录高的就业市场。根据官方统计数据,6月份城市地区16至24岁年轻人中有21.3%失业,一些经济学家估计真实数字可能远高于此。

中国经济疫情结束后缓慢复苏以及政府对传统的提供给年轻毕业生就业机会的行业进行打压等因素导致了高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了6.3%,低于预期。”劳动力市场受到了严重干扰,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经济学家兼副教授乔治·马格努斯表示。

2021年,曾雇佣约1000万人的教育机构受到了新规定的冲击——禁止课外有偿补课。在几个月内,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市值损失了90%,裁员6万人,其他几家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房地产和科技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毕业生在网上开玩笑说他们苦读二十多年获得的学历毫无价值,而政府试图传达信息则是中国的Z世代太挑剔了。三月份,共青团敦促年轻人“卷起袖子去农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青年人“吃苦”,为“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努力。

对于年长者来说,这样的号召让人们联想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青年被派往农村,与农民一起工作。“对于习近平及他那一代的人来说,下乡是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生经历”,牛津大学的中国历史教授韩纳·米特(Rana Mitter)说道,他使用了“下乡”这个普通话词语。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辛勤劳动被视为塑造性格的观念“几乎没有任何共鸣”,米特说道。

习近平当时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在1988年农村期间参与农田劳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25岁的Candice Zhang在去年12月毕业。找了几个月的工作,终于最近她在昆明的一所职业学院当教师。她说

像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我不想在农村工作:交通不便是重要问题,而在城市工作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高的收入。这一代人在大学之前埋头苦读,所以当我们考虑在城市还是农村工作时,我们更喜欢一个更轻松的工作环境。

Candice Zhang

教育部今年计划招募52,300个教师派往贫困地区。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中国偏远、欠发达的地区工作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广西、贵州、云南和重庆的农村教师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并且选择长期留在农村的教师通常“缺乏专业技能”。

“高失业率不会鼓励年轻人去农村工作…因为农村地区没有他们想要从事的工作,”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的研究员聂日明(Nie Riming)说道。聂日明表示,最多,教师可能会在农村地区教书几年,作为获得城市工作的一种手段。

他们选择在新冠疫情期间继续接受教育,而经济实际上却处于关闭状态,这导致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即现在许多年轻人在所有可找的工作岗位上都拥有这过于高的学历。

这导致一些人选择退出激烈的竞争,有些人甚至回家与父母一起住,担任“全职儿女”。

不仅来自政府的压力,一些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要求在农村地区教书一段时间才能获得聘用。而且,申请某些研究生项目,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如果完成了农村教学计划,会获得额外加分。

米特表示,农村教学计划不太可能会激励新兴的毕业生精英,“他们觉得体制并没有给予承诺给他们的东西”。

即时政府发布的伟大言辞,年轻人们也无济于事。中共的宣传机器《人民日报》在7月份发表社论称:“年轻时,如果选择艰辛,就是选择丰收;如果选择奉献,就是选择崇高。”这并不感化年轻人们。新闻聚合网站中国数字时代收录的一条评论总结了民众的情绪:“这群傻逼与民众真是疏远得太久了。”

打赏作者